2012年5月30日星期三

霹主要养殖区 月产一万公斤 水闸牛蛙称霸马新

2012-05-30 13:05

 

每一窝中,可选出约100只成熟“健康”牛蛙作为蛙种,
作为交配繁殖取卵之用。

 许多老飨上酒楼品尝佳肴,喜欢点一碟“宫保田鸡”、“药膳田鸡”吃得齿颊留香。其实野田鸡可遇不可求,市场上垂手可得的,大多是人工饲养的肥美牛蛙。
霹雳州的水闸新村,算是国内数一数二的牛蛙养殖区,至少有三家有规模的蛙场,每月可出产一万公斤牛蛙,供应量远销至新加坡。
养牛蛙,已成为一门有利可图的商机。
味道与田鸡没两样
它的鸣叫声宏亮似牛,是世上体积最大的蛙类,因此,人们就称它牛蛙。
牛蛙原产于美国东部或北美洲,叫America Bullfrog,因为肉质甜美、营养丰富,市场价值高,20年前被引入台湾,再悄悄转到大马。
牛蛙目前已是酒楼餐桌上的佳肴。菜肴目录上的田鸡(虎纹蛙),其实大部分都是牛蛙。不是酒楼业者有意“偷龙转凤”,只因烹调后的牛蛙,味道与田鸡没有两样,飨客也乐于将牛蛙当田鸡。
养牛蛙没破坏生态
曾有人警告,不可养牛蛙蝌蚪助繁殖。被形容为“蛙界暴龙”的牛蛙,个性凶猛、体积大,若大量融入大自然,会破坏蛙类生态。成年牛蛙不但喜爱吞食各种蛙类及水里的小鱼及水生昆虫,它甚至可以猎食小蛇、鼠及龟。
不过,引进大马的牛蛙大量繁殖后,都被人们祭五脏庙。
养殖者历经7个月左右,从蝌蚪开始把牛蛙培养长大后,全都成了各地餐馆酒楼的食材。因此,破坏蛙类生态环境之说不能成立。
单在霹雳的水闸新村内,就有三户牛蛙养殖业者。村内估计每月盛产超过一万公斤牛蛙,是霹州甚至全马产牛蛙最多的地区。
市场需求量大
水闸新村盛产的牛蛙,在新加坡的市场需求最殷切,都是通过本地批发商出口到该国饮食界。
目前批发价每公斤10至12令吉,没有滞销情况,市场供不应求。
水闸新村一名养蛙业者张志光向《南洋商报》指出,牛蛙市场需求量大,除了本地餐馆业,通过批发商出口到新加坡的牛蛙,数量也一直增加。
张志光从失败中求知识
张志光披露本身其实是在“无心插柳柳成荫”机缘下,从事牛蛙养殖业。父亲20年前从台湾引入几对成年牛蛙,但只抱着“好玩”的心态培殖消遣。
“父亲多次培殖牛蛙都以失败告终,但也不断从失败中求取养殖牛蛙的技术。不久,就有了一点小成就,只是成果不甚理想。
“胞弟志良从父亲手中接过初步的养蛙技术,并计划从事养殖牛蛙的行业。不久,弟弟的成就渐渐有了起色,毅然决定进军养殖牛蛙行业。
“这时我才开始接触培殖牛蛙的技术,也不断从失败中求取知识,在逐步掌握养殖牛蛙的技术后,也步弟弟后尘,也进军这个行业。这已是10年前的事了。”
雄雌配种蛙品种须最佳
张志光说,10年来累计的经验,从挑选蛙种到交配,从蝌蚪到蝌蚪长出前腿和后腿,再从小蛙养成可推出市场的大蛙为止,可说已掌握良好的技术。
“特别是在挑选蛙种方面,雄雌配种蛙都必须是健康、品种最佳的,这是不断提高生产量的条件。”
他说,选择配种雄雌蛙也很重要,必须挑选已成熟的雌蛙及健康的雄蛙,如此配种下,肯定可产出1万到2万颗,甚至为数更多成熟的蛙卵。通常是挑选每一窝之中的约100只牛蛙留为蛙种 。
首先把一对配种牛蛙放在置有油棕叶的水池内,让牠们交配产卵。通常在一至两天内,水面上就会漂浮无数的蛙卵。从卵变成蝌蚪所需时间是约一星期,成功几率约80%。1万颗卵可孵出约8000只蝌蚪。
蝌蚪是用腮呼吸,在水里生活约50天后,前腿和后腿消失,变成小牛蛙。从蝌蚪变成小牛蛙的成功几率也是约80%。这时,小牛蛙开始用肺呼吸,在小池里生活。细心照顾3个月后,成年的牛蛙就可推出市场。
从卵到蝌蚪,从小蛙到成年蛙,费时7个月。
牛蛙易患病风险大
饲养牛蛙风险颇大,一个不小心也可能血本无归。
从事养蛙业须深知其生存和成长过程的条件及环境需求。牛蛙容易患病,稍不留意,整池甚至整个农场的牛蛙,会在一夜之间“翻肚”死亡。
张志光说:“近几个月来,就有一种神秘皮肤病侵袭牛蛙,病菌来袭时,80%牛蛙报销。我们一直努力控制,由于还无法得悉病菌来源和病毒种类,无法对症下药,也根本无法掌握病菌侵袭的时间和日期,病毒说来就来,很可怕。”
天气变化毒菌滋长
“我们唯有通过不断消毒,频频更换池水以控制疫情。幸好情况已有改善。”
“病毒侵袭,可能与天气有关。很可能忽冷忽热,变化无穷的天气下,造成毒菌滋长。我们还在努力找原因及做好防范工作。”
“从蝌蚪要变化成小蛙,是牛蛙成长过程中死亡风险最高的时刻。这个时候,小牛蛙开始吃饲料,首周是牛蛙存亡关键时刻,也是最容易患病死亡时。度过了,进入第二周后,小牛蛙的生存机会就稳定了。”
蛙池每天换水2次
张志光指出,除了细心照顾,每天也必须为牛蛙池最少换水2次,保持蛙池的洁净卫生。
“另外也必须不时把池中体积较大的牛蛙挑出来,放在体积一样大的池内。这是因为牛蛙生性凶猛,会攻击小牛蛙。此举可减少牛蛙死亡率,提高收成。
牛蛙食量很大
“牛蛙食量很大,每天须喂食几次。饲料是牛蛙专食的,这种饲料价格节节上升,每包20公斤庄饲料原价40多令吉,目前涨至60多令吉。尽管运营成本逐渐提高,不过依然有利可图。”
他表示,曾有商家上门要求合作养蛙,不过开出的条件是他们提高资金、场地及各种设备等,他仅提供养蛙技术,收成各占一半。不过被拒绝了。
每月2千公斤应市
张志光的牛蛙场每月出产最少2000公斤的牛蛙,大部分供应本地及新加坡市场。近几年,牛蛙批发价都在每公斤10令吉至12令吉浮动。偶尔遇到牛蛙大丰收,价格会降至每公斤6令吉。
田鸡不易培殖
谈及饮食市场及飨客较喜爱吃田鸡,既然可培殖牛蛙,为何不也培殖田鸡供应市场?
张志光表示曾尝试培殖田鸡,不过失败告终。原因是田鸡体积较小,从蝌蚪变成小蛙时,找不到适合的饲料,存活的小田鸡数量非常少,不符合利润。
“其实,牛蛙肉质与田鸡相差无几,烹饪料理出来的味道也大同小异,也较容易培殖,因此,业者普遍上都不会选择培殖田鸡。”
达人简介
业者:张志光
年龄:46岁
养殖业:牛蛙
经验:10年
养殖场面积:逾半英亩
位置:冷甲水闸新村
牛蛙总数:超过10万只
投资:1万令吉 


http://www.nanyang.com.my/node/449872?tid=678


2012年5月23日星期三

以农立业:橡胶业的传奇人物

友人李竞敏光临寒舍,赠我一本关于其父的书:“从苦力到巨子-李引桐传奇”。作者是厦门大学的彭兆荣教授。
李竞敏乃美国康奈尔大学农业经济专业。父亲是大马人,在泰国经营橡胶生意。在中国和陈嘉庚及李光前齐名,他们都是闽南人,都以出口橡胶致富。
中国东南沿海的闽南地区,有一县城叫南安,南安里有一个小镇叫梅山。梅山出了一个李光前,又出了一个李引桐。他们是同辈宗亲,乡里的宅居一箭之遥。当李引桐一家遭到土匪抢劫,家乡无以安身之时,他们自然想到了遥在南洋的李光前。于是,父子便踏上离家的路程。
李引桐投靠了李光前,读书兼做苦力,几年后回返家乡,几年后又回来见李光前。此时的南益公司也正面临一个迅速发展机遇。
从苦力到巨子
南益最初是从事橡胶生意,李引桐学习胶园管理、橡胶种植、品种选择、橡胶收购、与一盘、二盘、 三盘间的交道与关系、橡胶价格的认识和把握、期货买卖、国际市场的供需变化、与银行的信贷业务乃至国际上政治、军事、国家权力变更等都要有所了解。李引桐 从麻坡的胶园一直做到马六甲的工厂。
作为低级伙计,李引桐的工资每月12元,外加理发费每月1元;此外就是每天早晨补贴1角。1935年李引桐当上安顺分厂的财务。在度过22岁生日后,他先后在芙蓉、吉隆坡等地南益分行掌管财务,并逐渐参与了决策。
二战期间,李引桐用他的积蓄买下了100英亩英国人荒废的胶园。
战争结束后,南益聘用李引桐为公司总巡,并授以全权处理正在扩张的泰国橡胶业务。不久升任为泰国南暹公司总经理。
南益在香港有一家子公司南宗公司,李引桐既然已是李光前的得力助手,南宗公司乃由李引桐一手操 办。公司顺理成章成为和中国交往的特殊渠道。朝鲜战争期间,李引桐通过南宗公司将急需的橡胶运到中国,支持抗美援朝。经李引桐之手,由泰国经香港、澳门两 地辗转运到中国的橡胶达21万吨之多。
南暹公司结束业务后,李引桐将它买下,新成立一家公司-德美行(Teck Bee Hang)。德美行成立于1954年,“从苦力到巨子”的1997年再版书记载当年德美行已有12间分厂,连分公司共有37个单位。从60年代中期到80 年代的20多年中,中国的橡胶进口都由李引桐代理。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不能到国际市场买橡胶,只好请苏联老大哥代劳,斯里兰卡也可供应一些。结果还是由李引桐从泰国提供。
促进马中友好
李引桐希望中国有自己的橡胶生产基地,他将自己胶园的好树种,包括RRIM 600,搬运枝条到海南省驳接栽种(有很多人不知法或知法犯法将大马的橡胶品种取走)。
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纪念日,李引桐和李竞敏受邀到北京参加国宴和庆祝活动。1965年李引桐陪李光前到中国就医,周恩来接待他们。
1970年,马来西亚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水灾,损失惨重。李引桐衔着橄榄枝作为和平使者。他和大 马第二任首相敦拉萨达成共识,大马接受了中国政府的赈灾捐款。今天德美行在泰南的5个胶厂已并入中化,年产胶20万吨。中化驻足新加坡,在非洲有大面土地 种植橡胶。李引桐三公子李竞成、老二李竞敏及其公子李斯洋任中化公司董事。
李引桐花在福建省的教育,包括修建因战争遭到破坏的厦门大学,不少过数亿元。1989年李引桐是李鹏和杨尚昆等中国领导人的贵宾。1993年,中国国务院授予李引桐“一等功臣”勋章。
在十几年的漫长岁月里,为了马中友好,为了振兴胶价,李引桐在二国民间做了许多好事,出钱出力,不张扬。在无情历史岁月的流逝而渐渐淡化李引桐前,特撰此文,想来是有意义的。


http://www.nanyang.com.my/node/448021?tid=678

2012年5月18日星期五

一步一脚印拼出一片天 陈金国打好人生牌

现代父母总是在孩子出世的那一刻起,费尽心思为他们的前途做各种安排,并且铺路,务求孩子赢在起跑点。
然而若一个人需要拥有优等的成长环境、背景才能成功,那么条件平平甚至恶劣的孩子该怎么办?
自幼就丧父的马来西亚大东方人寿保险集团营业经理陈金国说,虽然他输在起跑点,但他认为“人生不在于拿到好牌,而在于你如何把牌打好,这才是最重要的。”
在保险界打滚24年,陈金国从一个普通的业务员,到今时今日成为保险界一颗耀眼之星,一路走来成就很不容易,同时也累积了不少丰富的销售经验。
对此,他也从不吝于分享,给予其他保险从业员,尤其是保险新人指路。
陈金国的父亲在他6岁那年病逝,他在中学接受了两年教育后就辍学。他只受了8年中文教育;马来文和英文欠佳。
丐帮妙喻保险组织
纵然如此,他一步一脚印地打拼,终于在保险界打出一片天。他是如何办到的?很简单,把手上的牌打好!
陈金国举例,有阅读过《射雕英雄传》的读者们,人人都可道出这本著作中江湖第一大帮丐帮帮主洪七公的大名,至于大长老和二长老是何许人,大家几乎都答不上来。
他比喻,洪七公就如所谓的组经理,大长老是主管,二长老是普通的业务员。
这表示你要人家认识你,就要当帮主,而在保险界,你要让自己成为“R.M.”,R代表“Recruiting”(招募),“M”代表“MDRT (百万圆桌会会员)。
不应该平凡到老
陈金国更抛出金句:“打工10年还是工,经商10年风雨中,保险10年成富翁——连续10年获得MDRT,连续10年获得国际龙奖IDA,连续10年获得金冠奖,不成为富翁都很难!”
陈金国更以“没有人可以长生不老,但是不应该平凡到老;把握平凡的现在,创造非凡的将来”来鼓励所有的保险业务员在机会来临时要好好把握。
欢喜心情迎接拒绝
很多保险代理员在约访客户谈保险时都急于促成销售,这种心理是正常的。陈金国玩味地说:“要快速促成保险交易的秘诀就是——加速失败的次数。”
代理员唯有从交易失败的次数中了解客户不投保究竟是自己哪方面做得不足,朝着这个方向加强,如此才能成功。
他说:“我们一定要以欢喜的心情迎接拒绝。”
陈金国说,此外,保险从业员经常要以“人前显贵,人后受罪”的姿态面对客户。无论是业绩多好的保险从业员,都需要面对部分客户的刁难。
看客户脸色如见尸
他回忆起自己在中学辍学后,就成为出殡队伍的鼓手或踩高跷者,那时候的他接触最多的就是冰冷的尸体。他把看尸体及面对客户脸色做比喻。
“假设你第一次看到尸体,你觉得害怕,你转身就走,那么你就永远害怕。但当你多看几次直到你接受了,那就没什么可怕的了!”
同样的,当保险代理员面对客户给予脸色看时,就要面对它,迎向它,解决它。
面谈前作好心理建设
陈金国也传授保险业务员该如何突破销售心理障碍的要决。
他说,在销售前保险代理员可以没有十足的把握,但肯定要有百分的准备。
他以过来人的经验说,新人总有这样的心态:每每列了潜质客户的名单拿起电话准备联络时,又希望电话打不通;电话打通了,又希望客户不要听;然后预约了,去到家了,又希望客户不在家……这些情况的产生正表示保险代理员面谈前的心理建设功课做得不够。
应对客户有技巧
为何保险代理员在知道要与客户见面前,双脚就有如千斤重?
陈金国在此除了分析导因,也教导保险代理员如何应对及调整心态。
第一个因素即是害怕面对客户的拒绝。陈金国说,保险代理员明明知道保险是好的,但在面谈时却觉得难以启齿。
他说,他曾问过一个业务员被客户拒绝了会怎么样?对方回答会没面子。于是他反问对方的专长,对方答不上。
陈金国于是下了如此结论:“没有专长,没有特点,就没有身价,没有身价就没有身分,没有身分就没有脸,原来我们没有脸不是因为做了保险的事,而是向来没有的!”
其二,保险代理员最怕客户说“我看到你就怕!”的确,那种感觉不好受,但保险代理员可如此告诉自己:“客户害怕是好事,因为只要是一个有爱心,有责任的人,加上买不够保险,所以他才怕我!”
第三,“你们这些保险业务员最现实了,过去三五年都没找我,做了保险才找我?”这是业务员经常从朋友口中听得的评语。
找朋友才做保险
陈金国说:“没错,但过去三五年我没有找你,你也没来找我啊!为了把好朋友、老朋友找回来,我才决定做保险的!”
接着,有些客户会以“已经有专属的业务员”为由拒绝。那么,保险业务员可以反问客户:“如果多我一个业务人员服务有什么不好呢?”
不卖保险卖客户需求
陈金国表示,很多保险业务员觉得“保险不好卖”。
他奉劝大家从今以后不要再卖保险,而是要卖客户的需求。
“唯有了解客户的心愿、需求,才容易做销售!”
陈金国认为,很多保险代理员喜欢替自己“算命”。
他们拿着潜质客户名单然后自行判断“这个应该不会买、这个很吝啬、这个有亲戚做保险了……”
把保障留给客户
其实,想而不做,机会相等于零,而做了再想,还有一半的机会呢!
陈金国说:“不要想这么多,列了名单就去找他,把业务带回来,把保障留给客户。”
唱反调,为什么?
我们都知道现代的潜质客户比以前更主动从其他管道搜查资料了解保险,因此面对保险代理员时,他们不再被动,有些甚至在聆听的同时,以自己所得的资讯作为基础,与保险从业员唱反调,而陈金国对“反调”的诠释是“无聊的借口”及“客户认知不足”。
他说:“面对唱反调的客户,保险代理员可不必认真对待,持续解说,用真城打动客户的心。”
另一个应对诀窍是反问客户“为什么”,让客户意识到自己的反调是借口。
善用“静默”适时闭嘴
陈金国提点保险从业人员要善用“静默”的威力,讲到适当的时候闭嘴,让他感觉自己的心跳。
最后,陈金国说销售保险需求时的最三个诀窍动作就是“讲一问二听三”。
讲即只说该说的,把保险的意义和价值带出来;问即问出客户的梦想和担忧,并透过保险协助客户实现梦想及解决问题;听即聆听客户的需求。
从保险业务员与客户之间的互动也可大略预测之该项交易的成功几率。
保险代理员需以”讲少、问 巧、听多”的形式与客户互动。
假设整个过程中,业务员说话占了80%,那么这笔交易的成功率将20%;若是准客户说话占了80%,那么交易成功率就占了80%。
陈金国履历
现任
马来西亚大东方人寿保险集团营业经理
大东方人寿特约培训导师、培训课程编写人
非凡百万圆桌协会(GMAP)特约激励讲师
1988年 加入大东方人寿
连续17年荣获公司海外旅游奖
连续7年荣获公司百万集团奖
大东方超级成功组合创办人及前任主席
百万圆桌MDRT终身会员
国际龙奖IDA杰出业务铜龙奖、优秀主管铜龙奖
全国华语寿险研讨会Advisers金冠奖
AKRAD杰出业务白金奖
2010年 公司最佳魅力营业组织奖冠军
2010年 公司最佳魅力营业组织最高成长率奖亚军
2011年 公司最佳魅力营业组织经典奖
2011年 公司最佳活跃增员奖前六名
2008–2011年 全国华语寿险研讨会讲师,世界华人保险大会讲师、台湾巡回讲座激励讲师


http://www.nanyang.com.my/node/446666?tid=678

2012年5月9日星期三

颜清坚投资1万9个月回本 无籽番石榴成“摇钱树”

  • 颜清坚










    1万令吉的投资,9个月后就可回本,同时再赚另外一个1万令吉。
    真的有这样好的投资?
    有,在种植业,问题只在你吃得了苦吗?你挨得日晒雨淋吗?
    昔加末利民达一名年过半百的锯木工厂工人,一年前决定投资无籽番石榴种植业,他租了一片一英亩土地,前前后后投资了1万令吉,种了240株无籽番石榴。
    一年后,他就开始享受“摇钱”的收成乐趣。
    无籽番石榴种植业,对锯木工厂工人颜清坚而言无疑是低成本高回利的投资,他坦言这类水果从栽种直到收成需要8至9个月时间,所以预算去年4月份开垦的果园,需要一年光景就可回本。
    按照保守估算,一粒无籽番石榴可重达800克,一棵果树每次至少能结出50粒番石榴,既是能达到40公斤的水果收成量,然后再乘以2令吉多的批发价,并乘以240棵番石榴植株,换言之果农能取得逾2万令吉的回本。
    颜清坚说,他的果园的无籽番石榴都是批发予果园的地主,这样也令他在承租土地方面无需付出巨大代价,一般A等货的番石榴,批发价一公斤是逾2令吉。
    肥料成本约1000元
    关于农作物肥料成本问题,这名果农强调自己使用的有机肥,每包25公斤的售价是超过40令吉,如果番石榴树的结果率达到一棵50粒以上,那么肥料成本就会相应增加。
    若以每一棵番石榴树施肥50克的计算法推算,颜清坚果园内的240棵树,等于需要大约5包有机肥,至于在收成前的9个月成熟期,就得计算以4次或5次施肥。
    根据计算,若以20多包肥料乘以每包40多令吉价格,肥料成本大约接近1000令吉。有鉴于此,种植无籽番石榴可算是一门值得投资的农业领域。
    去芜存菁只留“一级棒”果实
    常言道,有舍才有得,做任何事,处理任何业务,都要有如此取舍的精神。
    在种植无籽番石榴这类农作物时,农民绝对不能贪心,一定要采取“淘汰制”,将水果去芜存菁,留下“一级棒”的果实等待收成。
    在风和日丽的上午时分,记者驱车前往利民达会晤种植无籽番石榴的果农颜清坚,尾随着其摩托车前往果园,沿途经过油棕园和橡胶园,在摩托车径自转上一条穿越橡胶园的羊肠小径时,记者的轿车根本上不了,只好改乘果农的摩托车继续前往番石榴园。
    柳暗花明又一村
    历经一段橡胶园地后,终于抵达颜清坚的无籽番石榴园,一英亩园地位于周遭都是橡胶园的土地上,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当记者甫步入番石榴园地,就被无数的“蚊子特工队”招呼,不消片刻,记者的双手臂已被叮咬至满是红肿了。可想而知白天在锯木工厂工作的颜清坚,每天下午5时30分下班后就到园内干活到晚上7时许,并非所有人都能做的易事。
    常年结果收成
    现年50岁的颜清坚是在农民朋友的介绍下,在去年开始涉足农业,和友人合股于去年4月份开垦了上述园地种植无籽番石榴,就这样因为一个尝试,令他在番石榴种植业欲罢不能。
    他接受《南洋商报》专访时说,去年是以一万令吉投资开垦有关果园,栽植了240棵番石榴树,并选择了泰国番石榴品种,除了无籽之外,其果肉也较为甜脆。
    询及无籽番石榴树的生长情况时,颜清坚如数家珍般对记者娓娓道来,表示这类水果是常年结果和收成,而果树最初是从花蕊开花,待花谢了就必定会结出3粒番石榴,这是无籽番石榴的特定现象。
    绝不能有浪费心理
    “一朵花蕊谢了结出的3粒番石榴,在果实逐渐成长变得较大后,一般我都会淘汰掉左右两粒番石榴,在去除它们后,剩下的唯一一粒番石榴即能成为最佳的果实。”
    他直言,对一花蕊一次过结出3粒番石榴采取“淘汰制”是必然做法,绝对不能有浪费了果实的观点,所谓小贪就会亏本,与其想要保住3粒番石榴,不如选择去芜存菁,让一粒重量最佳,外形最好的番石榴顺利生长至成熟供采撷。
    况且,3粒同时间结出的番石榴,会同时间竞相摄取养分,倘若处理不好,会导致番石榴树完全没收成,届时就会得不偿失了。
    自制秘方肥水
    环顾颜清坚的无籽番石榴果园,不难发现砂质园地适于种植番石榴,加上园主自制的秘方肥水,以及采用优质有机肥,令逾200棵番石榴树皆茂盛生长,而每一棵番石榴树每月需施以200克的有机肥,视乎果实的大小来增加施肥的次数。
    颜清坚仔细解说种植无籽番石榴的步骤,首先是在园地上开挖一个个小洞穴,然后在每个洞穴内撒放700克底肥,两天后再把泥土覆盖在洞穴上方,并将进口自泰国的番石榴秧苗栽植下去,每株秧苗的成本大约是马币10令吉。
    两三天浇水一次
    经过细心的照料,果园内的番石榴秧苗就会迅速茁壮生长,每两个月在每株番石榴树施肥50克,两三天浇水一次,因为这类果树所需的水分不能太多,但需要充足的阳光,倘若阳光不充足,就会影响番石榴树的结果率。
    包裹果实防蝇叮咬
    番石榴树的天敌不外是蚱蜢和果蝇,蚱蜢会把果树树叶啃得满是洞洞,而果蝇则会盯上番石榴,造成水果表层呈现凹凸不平坑洞,影响果实外观,一般他会喷射农药,以及将果实包裹起来解决这类难题。
    颜清坚说:“包裹番石榴防止果蝇叮咬的保丽龙必须采用全白色的,避免采用红色保丽龙,以免果实遭受红色保丽龙的染色,同时也必须在保丽龙外再包上一个塑胶袋,才能达到双重保护番石榴效应。”
    维持树干高度
    他指出,其果园内的无籽番石榴树高7至8尺,太高的树身会造成难以采撷果实,所以他经常修枝以保持树身的高度,同时一棵果树可结出20多粒重达700至800克的无籽番石榴。
    他告知记者,直干生长的果树果实不能包裹太多,免得在承受不了重量,树干会折断下来,届时就会损失许多番石榴了。
    希望扩充园地
    颜清坚栽植的无籽番石榴批发销售至昔加末、永平、吉隆坡等地区,一公斤番石榴的市价达6令吉。
    番石榴受到各族的青睐,一旦还有土地可供发展,他不讳言希望扩充园地,持续驰骋在这门农业领域,发展及寻求更大突破。
    【达人简介】
    业者:颜清坚
    年龄:50岁
    种植物:无籽番石榴
    园地面积:一英亩(昔加末利民达)
    植株:240
    投资:1万令吉
    番石榴学名为Guava(Psidium guajava),俗称芭乐、那拔仔或拔子。
    【番石榴具有多种特点】
    1.果形有球形、椭圆形、卵圆形和洋梨形,果皮一般是绿色、红色、黄色,果肉有白色、红色、黄色等,其肉质细嫩和清脆香甜,是爽口舒心的养颜美容水果,多吃可预防老化,排除体内毒素。
    2.含有蛋白质、脂肪、醣类、维他命A、B、C,钙、磷、铁,以维他命C而言,比柑桔多8倍,比香蕉、木瓜 、番茄(西红柿)、西瓜、凤梨等多数十倍,营养度高,能增加食欲和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3.食疗药用价值高,能防治高血压和糖尿病,肥胖症及肠胃不佳患者也宜常吃,至于番石榴的叶片与幼果切片晒干泡茶喝,中医指具有止泻、止血和止痒功效。
    4.果实无药害和病害污染,因讲究科学栽植,从小果开始就套装薄膜袋直到采果,与药害虫害隔绝,是标准的绿色食品。  
    5.番石榴便于贮藏及运输,保鲜时间15至30天不等,也能加工成为果汁、果酱、果脯,同时还可制作成盆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是目前港澳台和东南亚地区最畅销的水果之一,也是送礼佳品。
    6.番石榴洗净免削皮即可食用,有些人喜欢切块沾上少许酸梅粉或盐巴,即有风味独特口感。



    http://www.nanyang.com.my/node/444049?tid=678